Wednesday, December 16, 2009

幼儿识字方法(ZT)

<一> 游戏法

1.捉迷藏: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。找到了,读一读,表扬一番。也可让孩子去藏字,妈妈找字,读字。

2.做动作:边教字边做动作;教“跳”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;……等等。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,加深印象。

3.装表情:教育些带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 要有脸部表情。如教“笑”字,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,教“哭”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;动作、表情的适当夸张,可加深孩子识记。

4.钓鱼识字: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,让孩子去“钓”,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,此法可把孩子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孩子钓。成人读一个字,孩子必须钓到那个字,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“鱼”。也可以几个孩子比赛看谁换钓到“鱼”。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。

5.游动物园识字: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,“围墙”里面放许多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。说有许多小朋友要上动物园去玩,开哪个门进去呢?看门人说走“××”门进去安全,如果开错门,老虎会逃出来咬人的,这时候要孩子去“××”门,开对了才能进动物园,开错了重开。进了“动物园”让孩子捡一个个的字卡来问:“妈妈,这是什么呀?”妈妈说:“唷 ,好大的大老虎的‘虎’字…”如果场地大,还可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“猴”、“虎山”、“鸡禽馆”、“熊猫馆”之类的小圈圈,可以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都教孩子认读。此法复习旧字,认新字,效果都很好。

6.踩字过河识字: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,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“桥”,孩子要从“桥”上“过”河去,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,读错了重教重读。过了“河”还要从“桥”上返回来,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,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的要大大表扬。不论何种方法,识字活动都要做到三定;定时间、定地点、定教师,要每天固定一恰当的时间和一个比较安静的地点,根据孩子学习情绪高低进行几分种到十几种游戏学习,天天不间断。学习地点要安静,有文字、图画、桌椅、黑板、地图、玩具、小红花、表扬栏等智育环境布置。这样时间一久,便会形成条件反射,一天不学孩子会闷得难受.

研究表明,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一定的识字、写字的能力了。对于一般的常用字,智力水平与知识水平一般(中等)的幼儿,一天可以学习2~4个,再经过3~4次的复习就可以掌握了。不少幼儿还能做到对一些字只认一次就长时间不忘。到了6岁左右,幼儿的认字、写字能力又有了明显示的提高,此时在训练幼儿听说能力的同时,再教他们掌握一些常见字的读和写的能力是必要的。

1、 引导幼儿的求知欲
  学习是一个知识输入和内化的过程。知识能否进入大脑,不仅决定于知识的输入方式,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学习者有没有求在欲。如果一个人没有认字的需要,就很难有认字的行动,或者说是不能认好字的。这就是为伎行多家长用灌输的教育方式收不到好的效果的缘故。
  要想幼儿能有效地认字,首行要引导幼儿的求知欲。引发幼儿认字需要的方式是很多的,主要是把幼儿原有的各种需要转化成认字需要。例如幼儿很想听一个故事,可是家长因没时间不给他讲。家长对幼儿说:“你要能认识字,就能自己看了。”幼儿由于想了解故事的内容,就产生想认字的要求。这样就把幼儿“听故事”的需要转化成了想认字的要求。又如,家长刚从外地出差回来,幼儿急着想知道家长给他买了什么。这时家长不要告诉他,而是把买的各种东西的名称写在纸片上,让幼儿看,幼儿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,就必须先认字。这时家长如能抓紧时机,就很容易教会幼儿认识所买物品的名称。类似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,家长可以灵活利用。
  另外,幼儿问“为什么”之时,正是幼儿求知欲最强烈的时候。这时幼儿最容易接受各种知识,也是教幼儿认字的最佳时机。
  当幼儿能认识120字左右时,就可以着手教幼儿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了。

2、 如何教会幼儿识字

每个汉字都有音、形和义三部分,教幼儿识字,要从幼儿已掌握了词义和发音的字着手。心理学中有个记忆规律叫联想规律,这个规律指出,需要记忆的新材料如果同已记住的材料有某种联系,那么这个新材料就很容易记忆住。由于幼儿已掌握了词义和发音,很容易记忆住字形,而且幼儿学会这个字后又能够运用。如果幼儿还不理解某个字的意义,虽然认识了这个字,但却不会用,不但幼儿学习起来困难,而且很容易忘记。
  最好先教幼儿那些他们常常能用到的、有实际意义的词,不要教或后教那些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、副词等。因为这些幼儿虽然可能会讲,但却不解其意,学起来会感到很困难。当识字达到一定水平后,再教幼儿认识这类词。

3、 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
  人类学习语言不是孤立学习的,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。每个字词、句子都必须与一定的语言情景结合在一直才有其实际意义。学习语言更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情景。把一个字或词写到纸上,而不是放到一定的情景之中进行孤立的反笔练习,虽然也能使幼儿强化记住某些词,但幼儿不一定能在日常交往中运用。因为这些字词是脱离了情景学来的,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会造成幼儿厌恶学习,对幼儿的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。
  教幼儿认了,要在语言情景中自然地进行。但是,适合语言教学的情景并不多,这就需要家长为幼儿创造一些适合的语言环境。例如,有个家长这样教一个4岁半的思儿认识理解“上”、“中”、“下”、三个字:把积木、糖、皮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边杯子中和床的下面。放的时候不让幼儿看见,然后让幼儿找。幼儿找不到物品来问妈妈。
  妈妈:“糖在杯子……(把写有‘中’字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?”)
  幼儿:“是‘中’吗?”
  妈妈:“对,这个字念‘中’。”
  妈妈:“积木在桌子……(把写有‘上’的纸给幼儿看,这个字念什么?”)
  幼儿:“是‘上’吗?”
  妈妈:“对,这个字念‘上’,积木在桌子上,去拿来。”
  妈妈:“皮球在床的……(把写有‘下’字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?”)
  幼儿:“‘下’,对吗?”
  妈妈:“对,这个字念‘下’,皮球在床的下面。
  这样一来,幼儿就对“上”、“中”、“下”三个字的意义和字形有了一定的了解。然后,家长又把一块积木放在一本书上,在积木上再放一辆玩具汽车,在汽车、积木、书上分别贴上“上”、“中”、“下”三个小纸片让幼儿认,让幼儿说出:“汽车在上面,积木在中间,书在下面。”然后,家长再拿三样东西叠在一起,让幼儿把“上”、“中”、“下”三个纸片贴上去……,幼儿很快就把这三个字记住了。

4、 抓紧最佳时机
  教幼儿识字,是一项学习活动,也应该是一项游戏活动。家长切不可认为,只有让幼儿老老实实坐下来才是学习。其实学习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,只要幼儿有学习的兴趣和了解事物的需求时,家长就可以抓住时机灵活地进行教学。例如,在路边有则标语或广告,幼儿可能会问:“这个字是什么?”这时家长就该抓住时机教幼儿认识,并且把这个字与学过的字联系起来,达到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的目的。

教儿童识字方法多多
据了解,教儿童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,如集中识字法、分散识字法、电脑识字法、韵语识字法等。据全国小语协会会长崔峦先生介绍,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,而分散识字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,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、理解和掌握。电脑识字则是采用电脑多媒体技术:图像、文字、声音等有效结合教学,运用汉语拼音、识字和电脑操作同步学习的新型识字教学法,使孩子学汉字、学汉语与语言同步发展,充分开发孩子大脑潜能,拓展知识面,提高学习兴趣。但这几种方法更适合小学低段学生识字。现今,一种新的适合学前儿童学习识字的方法——韵语识字法颇受京城幼儿家长的喜爱。
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、北京快学堂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牛艳青告诉记者,所谓韵语识字,就是把最常用的汉字先组成最常用的词,再用这些常用词,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节,编成符合儿童特点且具有适当密度生字的一篇篇韵文,使这些韵文句式整齐,合辙押韵,节奏自然,短小精练,通俗有趣,文道结合。例如《猴子捡豆(一)》:“猴子骑牛下山啦,提网捡豆喂娃娃,心想赶快装满吧,争取早点背回家。”全文共28个字,就含有20个生字。这样,既能使字不离词,词不离句,句不离篇,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,易于理解;又能把繁多庞杂的汉字变得集中精练,通俗有趣,富有节奏,便于联想和记忆。所以,儿童喜欢诵读,并能倒背如流。孩子们把这些含有适当密度生字的韵文当作有趣的歌谣,随时都可背上几段,在有意无意中使生字多次反复浮现,使之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一批批常用汉字。
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
专家认为教儿童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“尽早阅读”。研究理论认为,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。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,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。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:“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、有理解地阅读的人,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。”儿童读一本好书,就等于同一个优秀的老师谈话;学习一篇好文章,就等于上一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。让儿童尽早学会阅读,就等于给儿童增加了一双自己获得知识的眼睛,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其智力,培养非智力因素,同时还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。可见,让孩子学会自己阅读,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益的。

心理学家研究表明,儿童识字依赖于其形象知觉的发展,而3-5岁是儿童形象知觉的敏感期,是开始识字的最佳年龄。这时候的识字速度不比6-7岁的孩子慢。研究还表明,3岁的孩子也能够学习识字。因此,有条件的家庭,可以从3岁教孩子识字。识字对儿童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。3岁左右是儿童求知欲最强烈的时期,在这个时期为儿童提供知识信息,促使儿童主动学习,可以使儿童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,促进儿童求知兴趣的发展,也会促进大脑皮层的发展,可培养出的细胞质量高、头脑聪明的人来。 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引导得法,量力而行,不要过分强求,操之过急,强迫孩子学习,或者是学的过多、时间过长,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育。为此,在教学的同时,还应当注意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与培养,以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。 一些研究指出:从出生到四岁是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。汉字如同图像,这一时期也是汉字教育的时期,幼儿的认知方式是“模式识别”方式。汉字的形状容易经常引起幼儿的注意,映入幼儿眼帘。只要使幼儿反复接触汉字,字就会“摸式般”的印入脑海,终生难忘。当然,家长在教孩子识字时应采取正确的方法,以引导为主,不可强求,操之过急。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游戏,所以在教学中千字童采取游戏的方法,比如把字卡分散放在教室的每个角落,然后让孩子依次找出来,孩子在这种有趣的游戏中很容易就会把汉字记住。 在课堂上学的生字,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,加深其对生字的理解和印象,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幼儿来寻找。 幼儿识字往往是记忆方式重现。如幼儿已经会认读整首儿歌,看似每个字都认识,但单独抽出其中一个字让其认读却不认识。这样采用拼字念儿歌的游戏,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组词造句。 千字童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,来让孩子学习识字的。孩子们一边唱着儿歌,一边动手操作识字玩具,通过彩色笔画,模块的添拆拼组,轻轻松松就学会了汉字。识字和游戏都激发了孩子的兴趣,使孩子进入越学越爱学的良性轨道。

我们知道没有学会流利地、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,所以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或帮助人更好的阅读。 孩子要认识2000个汉字,才能比较流利地阅读不带拼音的书和报。阅读的最佳年龄是6岁开始。五六岁的孩子正是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,他们很喜欢看书但识字不多,这不仅大大阻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,也会影响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进度和兴趣。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,识字的早晚和识字数量直接决定着以后的阅读能力。早识字才能早阅读,早阅读才能早学知识。将所学汉字编写成故事让幼儿阅读。不但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,帮助其理解字义,还能锻炼幼儿的字词句的衔接能力。

幼儿识字当然有关键期。4-5岁儿童形象知觉处于最敏感的时期,是开始识字的最佳年龄。这个时期也是幼儿求知欲最强烈的时期。这个时期为儿童提供知识信息,促使儿童主动学习,对他是“事半功倍”。如果错过了最佳年龄,就会“事倍功半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 是的,3-6岁时儿童学汉字的最佳年龄。如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期,学同样内容就要花6-7倍的时间,而大脑发育一旦形成,形象记忆的效率就非常低。另外,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传统“填鸭式”教育的影响,孩子将会变成只会使用左脑思维的人,成为不善于创造,不善于创新的机械人。

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宝宝的学习教育,但是教婴幼儿识字,切记不可像教小学生那样去识字阅读,而要像教婴幼儿认物、说话、走路、玩积木、做游戏一样自然而然的识字读书。在此介绍四种教宝宝识字的方法。   第一,环境濡染识字法。人的听觉语言,也是在环境中学的,他在英语环境里学英语,在汉语环境里学汉语,在吉林环境里学吉林话,在上海环境里学上海话,那为什么视觉语言就不能用环境濡染的方法来学呢?① 家庭里常见、常说、常用的实物上挂(贴)相应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;② 户外的广告、招牌、标语、路牌、门牌等培养认学兴趣;③ 食品袋、电视节目等到处都有视觉语言,都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。  第二,生活识字法。生活里处处有听觉语言,为什么生活里不能处处有视觉语言的参与呢?① 吃东西识字;②人体感觉识字;③ 认物识字;④ 认名识字;⑤ 活动识字;⑥ 观察自然识字;⑦ 购物识字等等。  第三,游戏识字法。孩子最喜欢游戏,学就是玩,玩就是学,玩中有学,学中有玩。“立体早教法”有句名言,有趣的学就是玩,有益的玩就是学。例如:①表情识字:笑、哭、眨;②动作识字:站、爬、捏;③教小动物“识字”; ④文字当物识字;⑤手心手背猜字; ⑥谜语识字等等。第四,趣味阅读识字法。即在读书中识字,先读书后识字,边读书边识字,“小朋友,跟我念”,边读边指即如是也。①英国20位高级教育家认为,帮助幼儿识字的最好方式是把孩子抱在怀里,大声地、一遍遍地念着孩子爱听的故事;②学儿歌,识字;③学古诗,认字;④顺口溜识字;⑤看地图识字;⑥学音乐识字;⑦读经典故事识字等等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